October 09, 2011

[專題]pourquoi écrire

看了會倒彈的標題。

這是個多麼文青的舉動阿!大部份入門的文青看得懂pourquoi,要是看得懂écrire的文青肯定非常不屑繼續讀下去。

為什麼寫作?這兩個字出自楊牧的《奇萊後書》裡面的散文《神父》,也只有這兩個字而已,別擔心他會一次放什麼太難的法文阻止你繼續讀下去,在更前面一點還放過:De la musique avant toute chose.(音樂乃至高無上)

在這兩者之間還曾節錄過一句尼采《札拉圖士特拉如是說》:Siehe! Dieser Becher will wieder leer werden, und Zarathustra will wieder Mensch werden.(看阿!這桮即將再度空虛,而札拉圖士特拉即將又一次回歸為人)

《札拉圖士特拉如是說》的英文版至今仍躺在宿舍的書架上,可憐的德文單字不知道被壓在哪裡。我對「桮」這個字感到十分好奇,Becher不就是杯子嗎?兩個字同音。

顯然在楊牧的詩或散文裡,常常可見這類引用,有的時候是英詩,有的是德文、或法文。有的時候令人難以忍受,特別是解答不直接寫在後面反而是穿插在字裡行間。倒不是我特愛中文,而是因為不喜歡看不懂的感覺。況且那種看不懂會連帶著神祕異國情調攻擊頭部,造成諸多身體不適。

他的原文有經設計過,在散文裡面多半以外國人的形式說出,例如一張圖片的下標小字,或外國傳教士遞的小紙條。這樣是否能減輕這類引用的罪惡呢?

當我們的社會充斥著可怕的廣告使用可怕的法語單字來消費、營造、扭曲某種所謂的異國情調。那麼,我們看到的外國人的中國風的時候,就可以非常不屑大膽的放聲嘲笑嗎?

我並沒有憎恨這些喜歡洋腔洋調的文章,只是在使用的同時,目的是為了讓人看不懂、還是要人看懂?這居然衍生為另一種特權階級的沾沾自喜,要是真的如此,為何不整篇用文言文寫成?

結論是:奇萊後書是本好書,是少數花錢請回家沒有後悔的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留「閱畢」兩字也行。要不然,就當作留言版使用。(攤手)
如果上面內文看起來很纖細脆弱以至於閣下不忍心吐槽,那我只好自己來了。

[喔雷] 復仇者聯盟2 (2015) [負雷] 愛情生活 (2015) [好雷] 八月心風暴 (2013)

感謝梅莉史翠普讓我相信這世界仍是美好的,因為看完《復仇者2》的感想是:如果你想毀滅的世界是允許整棟電影院一天放三十場復仇者聯盟2的世界,那我們還是去死一死好了。美國隊長請你不要救了,帶鋼鐵人走吧,這不值得,因為我只有鋼鐵人講冷笑話的時候是醒著的。還有鷹眼的台詞好棒(世界正在毀滅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