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vember 28, 2012

[散文]簡單生活

因為要唸書,而且還是火燒屁股的那種唸法。我覺得高中畢業以後,持久注意力下降,不能算是一件好事。但是對自己吸收知識的速度跟頻率比較有一點頭緒,唸起來輕鬆不少,算是一種進步吧?

早上起床不開臉書,先煮早餐,早餐吃畢,去學校拉琴,拉完琴讀書,可以持續到中午,一個人窩在管弦樂社社辦理面。地下室很安靜,沒有人,音階聽起來越來越準(心理因素?),但是換把位的速度跟精準度,還是像像蝸牛一樣進步。

一個人總是胡思亂想的,會想一些消費與製造,觀眾與演員的事。自己製造音樂要比欣賞難多了,對眼高手低的人更是如此。前幾天聽到很多人彈鋼琴,覺得很羨慕,但是要我回去從音階開始一個一個敲,可能也沒有那個熱情吧,誰知道呢?

最近覺得穩定而簡單的生活是必要的(不過我早餐的培根還是一樣油又鹹,紅茶也一樣是甜的,反正又不是健康生活),包括早睡、聽新聞、寫東西。一定是因為生活太多事情了,才會有這樣的感覺。

或這應該是這樣吧,習慣會累積變成實力,悲哀的是好像什麼都要練習,呼吸也是、心跳也是,連無病呻吟、詞不達意都要練習,這樣臆想,寫出爛作品也比較能心安理得。

早點起來看臉書,看到昨夜的深夜動態,心頭一凜,像吃到隔夜的飯菜,心意有到,可是味道已經走掉了。什麼東西都有他的賞味期,最佳的溫溼狀態。有些書本來就不應該擺在書局裡賣的,有些書要在睡前一個人靜靜地讀。

有些人還是一樣讓人期待每次與他的談話;有些人像重複太多次的爛廣告,因為重複太多次了導致他存在本身,就有引人發噱的喜感。

如果啊,簡單的生活,背後都有一種固執,或有一種悲傷至極。鍾情一種選擇與害怕太多選擇兩種答案吧?



November 25, 2012

[雜文]回家

交流道下的傢俱店
打烊了
剛下車,身上還有客運座墊的味道。

櫥窗裡面,檳榔燈在我的倒影上閃
俗艷的沙發後面有一張圓形的餐桌
跟家裡以前壞掉的很像

接著是小時候用過
書桌、動物造型的卡通椅
有一窗看起來很像我家客廳

玻璃邊緣冒出一個車頭
車窗拉下來叫我的名字
車牌是反的,有點陌生。

November 22, 2012

[雜文]長大

把鞋子藏好
很多雙的
腳印都要擦拭乾淨

很多路要走
沒有霸停的規則
可以原地坐下
原地拆開包裝紙
鋪平
把鞋子並排在上面

鞋帶彼此穿過鞋孔
我走不動了以為
還有很久
可以替他們編上標簽

我挑了一雙最小的捧著
就被趕走了

November 21, 2012

[散文]我說話只想確認你想不想聽

應該是抄「我為你押韻-情歌」裡面的一幕的標題,不知道有沒有抄對。

在寫部落格的時候,會有一個目標,也就是讀者,成為我的假想聽眾,讓我對他說話,或在他旁邊說話。假想聽眾有模糊的臉,每一次與人接觸,那張臉就會變化:友善的、惡意的、漫不經心的、不懷好意的,我想把他們都凝聚在一起,作為故事傳遞的終點,那將會變成黃金分割點的距離。

所以分享就是這麼一回事吧?許多人在我口無遮攔的時候總會發現,我對事情有很多意見。那些話因為不好聽,所以只有一個重點:那是我的意見。我想告訴你,我喜歡什麼聲音、什麼劇情,什麼樣的文字排列,什麼樣的話語,哪種寂寞、哪種哲學家我欣賞,吃什麼會讓我開心。

我當然期待有人同意我,那畢竟是生存的本能、生之慾,因為那會使我快樂。

這該如何是好呢?可以自己解決,把那些興奮激動的情緒自行消化,憤怒沮喪分類回收,埋到土裡面自然分解。另外就只能昇華,變成更好的東西,比方說:詩歌、創作、或音樂。

不要說那是無病呻吟,或者覺得很戲劇化很假。這樣想的人一樣也被激發出某種生命力,讓他厭惡這種表達方式,或者更嚴重者,厭惡表達本身。與其說批評是靜止理性的,不如說那一種形式的心得感想,是觀眾眾多回應方式的一種,像丟水果或撒花,鼓掌跟噓聲。喜歡或討厭,又創造了另一個分享的話題,變成另一個故事。就像在演奏結束時候的掌聲必然是發自內心的,所有內心的悸動只能用無限連續的拍手聲來表達,那就是最自然的表達,說明感動、群體、集體意識。否則不如不要。

是的,所有的「實際上」、「基本上」、「原則上來講」、「一般來說」後面接的話都會納入表演內容,表演的開始與結束有無限多種方式,用這些語氣開頭,就像某種儀式性的語言,例如很久很久以前,讓聽眾忘掉舞台、忘掉時間,我們理論上來說想要把自身上升到審美的制高點,那個制高點,也不過跟表演是同一個高度而已。

分享是需要拐彎抹角的,因為中間有很多利益衝突,「我單純想介紹這首歌」是很狡猾的話,「我單純覺得這本書好看」這個姿態多麼優雅。因為我也單純的想告訴你,在每個見面招呼,每句對話和每日的例行相處。我只想說我是善良的人,是好人。我說話,只想確認你想不想聽。

實際上:我叫你看的書/看的電影/聽的音樂你看完了沒?
答:噢我忘了。

November 19, 2012

[雜文]典故練習

沒有夢到蝴蝶
對此抱歉得
想哭也不是,想睡
也無樹洞

深深陷入以後,幼時的我
不怕高的日子
總是在陡峭的面壁墻
羞愧成蛹

November 12, 2012

[散文]影集布景

電影裡面細膩的佈景是我喜歡觀察(是因為劇情太無聊嗎哈哈),那大概可以看得出來導演多用心(或砸了多少錢)在小細節上面。從燈光開始,到傢俱。配色、質感、品味,當然還有因地制宜,總不能在古裝片出現穿越劇吧?!有些影集反正也不注意這個,也沒有這個需求:上流社會就一路奢華到底,高中生也一路排到世界盡頭的置物櫃(頂多加個貼滿照片的內裝,或是老唱片強調主角的品味吧?)剩下的就是服裝道具拉,但先不談這個。

曾經有一個畫面讓我印象很深刻的,是在美國的高中老師家裡,男子單身,教文學。當然家裡擺滿了書,但是仔細一看發現,一整排美麗的精裝書全部裝在便宜的鐵架子上面。也只有教文學的老師或教授能作出這麼有趣的選擇,書是拿來看的,拿在手上遠比擺起來好不好看重要。

還有中國風的主題,外國影集很喜歡動不動就來一招,搶案突然在中國城發生,突然有亞裔面孔出現,整集都圍繞著亞裔黑幫跟濃濃(又很假)的中國風。可能跟我們自以為很漂亮的仿歐建築:噁心的柱式跟噁心的假巴洛克雕花是一樣的道理吧。中國風通常沒有一次讓我覺得順眼的。不過有次我看到又是黑幫事件,主角們要滲透他們,首先來到的是地下室的俱樂部,門口有彪形大漢(沒錯就是這個形容詞,因為是亞裔的),地下室燈光昏暗,但是有金色的水晶燈,紅地毯繡金線,老上海式的標準配色,女伴穿旗袍,戴首飾化濃妝。

等到見了大頭目布景完全變了,在早上,頂樓陽台綠色盆栽,一臉奸商的中年男子素色中山裝,坐在漆黑方正的木桌旁,桌上白色瓷杯裝茶。亞裔女生沒有化妝但是有祖母綠的首飾。我看到了其實呆愣一下,原來中國風也可以是簡練優雅的(可能看過太多淒慘了例子了)。

上流社會其實更有趣了一點,那些全然華麗的東西有的時候反而不夠優雅,雖然好萊塢跟整個電影工業對於上流階層不可能不熟悉(根本就是引領風騷吧),但是為了滿足觀眾對上流奢華的幻想,揮金若土的有點粗俗,倒是無可厚非。

影集看多了也知道什麼是假的,什麼是非常假。看戲帶了很多快樂,不自覺深陷其中。知道自己在做夢,那個感覺也挺好的。

November 09, 2012

[散文]週五晚上

好好吃飯,好好看電影,好好發一則動態不刪,好好洗澡準時睡覺,好好活著。

其實我不是不想回家,搭客運總是惡夢,久久才能做一次,搭客運開始就是漫長的等待,等票、等車、等塞車,在一切都得等待而且面無表情的時候,人會腦殘而且渾渾噩噩的,陷入昏迷或半夢半醒,有書但車上太暗,有電影但是不太好看。我不是不喜歡搭客運而是不喜歡那樣的自己。

不過也好久沒有一個人吃飯,一個人買便當回來,把它們裝好在碗裡、盤子,打開電腦放電影,一口一口配著看完。湯,再來甜點,最後只是坐著。我也想說一些事情就是:我以前不會這樣的,吃完飯開始工作,努力讀書之類,一刻也不閒因為有罪惡感。現在我覺得幹嘛這麼辛苦,吃飽飯要休息,要好好消化。怎麼好好消化?是個好問題,放鬆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。

斜躺在床上聽billie holiday,把臉書關掉,拜託,閉上眼睛,然後想睡。雖然這也不是什麼健康的飯後坐姿,但是心情很好。

獨處是需要學習的而且久了總會生疏,要常復習,至少不要被自己一個人嚇到了。

November 06, 2012

[雜文]野放

水邊華麗的蘆葦浸溼一半
冬天水淺的
可以梳妝

月光在很深的潭底
綻放巫娘的微笑
那使人無比清醒

符咒將至,屆時
用雙腳站立的
都後悔了

在野無人堤防
那些嚎叫
都變成吟唱

November 03, 2012

November 01, 2012

[短語]年輕的魔術師

袖子破了,群鴿暴動。無論如何我們唸著搞笑的咒語,總有天會變成魔法。

[喔雷] 復仇者聯盟2 (2015) [負雷] 愛情生活 (2015) [好雷] 八月心風暴 (2013)

感謝梅莉史翠普讓我相信這世界仍是美好的,因為看完《復仇者2》的感想是:如果你想毀滅的世界是允許整棟電影院一天放三十場復仇者聯盟2的世界,那我們還是去死一死好了。美國隊長請你不要救了,帶鋼鐵人走吧,這不值得,因為我只有鋼鐵人講冷笑話的時候是醒著的。還有鷹眼的台詞好棒(世界正在毀滅,...